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羔羊呼吸急、行走困难、不吃奶,这是得了什么病?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羔羊呼吸急、行走困难、不吃奶,这是得了什么病?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5-12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

(一)初生羔羊假死

初生羔羊假死亦称新生羔羊窒息,其主要特征是刚出生的羔羊发生呼吸障碍,或无呼吸而仅有心跳,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

[病因] 分娩时产出期拖延或胎儿排出受阻,胎盘水肿,胎囊破裂过晚,倒生时脐带受到压迫,脐带缠绕,子宫痉挛性收缩等,均可引起胎盘血液循环减弱或停止,使胎儿过早地呼吸,吸入羊水而发生窒息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此外,母羊发生贫血及大出血,使胎儿缺氧和二氧.化碳量增高,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对接产工作组织不当,严寒的夜间分娩时,因无人照料,使羔羊受冻太久;难产时脐带受到压迫,或胎儿在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时是因为倒生,助产不及时,使脐带受到压迫,造成循环障碍;母羊有病,血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聚多,刺激胎儿过早地发生呼吸反射,以至将羊水吸人呼吸道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

[症状] 羔羊横卧不动,闭眼,舌外垂,口色发紫;呼吸微弱甚至完全停止;口腔和鼻腔积有黏液或羊水;听诊肺部有湿性哕音、体温下降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严重时全身松软,反射消失,只心脏有微弱跳动。

[预防] 进行接产,对初生羔羊精心护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犊牛用量。分娩过程中,如遇到胎儿在产道内停留较久,应及时进行助产,拉出胎儿。如果母羊有病,在分娩时应迅速助产,避免延误产程而发生窒息。

[治疗] 如果羔羊尚未完全窒息,还有微弱呼吸时,应即刻提起后腿,将羔羊吊起来,轻拍胸腹部,刺激呼吸反射,促进排出口腔、鼻腔和气管内的黏液和羊水,并用干净布擦干羊体,然后将羔羊泡在温水中,使头部外露。稍停留之后,取出羔羊,用干布片迅速摩擦身体,然后用毡片或棉布包住全身,使口张开,用软布包舌,每隔数秒钟,把舌头向外拉动1次,促其恢复呼吸。待羔羊复活以后,放在温暖处进行人工哺乳。

若已不见呼吸,须除去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及羊水后,施行人工呼吸。同时,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或樟脑水o。5毫升。也可以将羔羊放人37℃左右的温水中,让头部外露,用少量温水反复洒向心脏区,再用干布摩擦全身。

(二)胎粪停滞

胎粪是胎儿胃肠道分泌的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及吞咽的羊水经消化作用后,残余的废物积聚在肠道内形成。新生羔羊通常在生后数小时内就排出胎粪。如在生后1天不排出胎粪,或吮乳后新形成的粪便黏稠不易排出,新生羔羊便秘或胎粪停滞。此病主要发生在早期的初生羔羊,常

见于绵羊羔。

[病因] 如母羊营养不良,引起初乳分泌不足,初乳品质不佳,或羔羊吃不上初乳;新生羔羊孱弱,加上吮乳不足或吃不上初乳,则肠道弛缓无力,胎粪不能排出,即可发生胎粪停滞。

[症状] 羔羊出生后1天内未排出胎粪,精神逐渐不振,吃奶次数减少,肠鸣音减弱,且表现不安,即拱背、摇尾、努责,有时还有踢腹、卧地并回顾腹部等轻度腹痛症状。有时症状不明显,偶尔腹痛明显,卧地、前肢抱头打滚。有时羔羊排粪时大声呜叫;有时黏稠粪块堵塞肛门,可继发肠臌气,出现精神沉郁,不吃奶,呼吸及心跳加快,肠鸣音消失。羔羊渐陷于自体中毒状态,全身无力,经常卧地乃至卧地不起。

[诊断] 为了确诊,可在手指上涂油,进行直肠检查。便秘多发生在直肠和小结肠后部,在直肠内可摸到硬固的黄褐色粪块。

[预防] 妊娠后半期要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补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饲料,使羔羊出生后吃到足够的初乳。要随时观察羔羊表现及排便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治疗] 采用润滑肠道和促进肠道蠕动的方法,不宜给以轻泻剂,以免引起顽固性腹泻。必要时,可用手术排出

粪块。

用橡皮球及肥皂水灌肠一般效果良好。先用温肥皂水300~500毫升,用橡皮球进行浅部灌肠,排出近处的粪块,一般效果良好。必要时也可在2—3小时后再灌肠1次,也可用橡皮管插入直肠内20~30厘米后灌注开塞露5毫升或液状石蜡40~60毫升。

可口服液状石蜡5~15毫升或硫酸钠2~5克,同时用酚酞0.1—0.2克灌肠,效果很好。用药后,按摩和热敷腹部可增强胃肠道蠕动。

也可施行剖腹术,排出粪块,在左侧腹壁或脐部后上方腹白线一侧选择术部,切口长约10厘米。切开腹壁后,伸手人腹腔,将小结肠后部及直肠内的粪块逐个或分段挤压至直肠后部,将其排出肛门外,最后缝合腹壁。

如果羔羊有自体中毒现象,必须及时采取补液、强心、解毒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三)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持续下痢,以羔羊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死亡率很高。一类是厌气性羔羊痢疾,病原体为产气荚膜梭菌;另一类是非厌气性羔羊痢疾,病原体为大肠杆菌。

[病因] 引起羔羊痢疾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大肠杆

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肠球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可混合感染或单独感染,使羔羊发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也可经脐带或伤口传染。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妊娠母羊营养不良,羔羊护理不当,产羔季节天气突变,羊舍阴冷潮湿有很大关系。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2天。病羔体温微升或正常,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孤立在羊舍一边,低头拱背,不想吃奶,眼睑肿胀,呼吸、脉搏增快,不久则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恶臭,开始为糊状,后变为水样,含有气泡、黏液和血液。粪便颜色不一,有黄、绿、黄绿、灰白等色。到后期,常因虚弱、脱水、酸中毒而死亡。病程一般2~3天。也有的病羔腹胀,排少量稀便,而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头向后仰,体温下降,最后昏迷死亡。剖检主要病变在消化道,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有血样内容物,肠肿胀,小肠溃疡。

[诊断] 根据羔羊食欲减退、精神委靡,卧地不起,起初呈黄色稀汤粪便,后为血样紫黑色稀便。结合症状可做出诊断。

[预防] 加强妊娠母羊及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保持妊娠母羊的良好体质,以便产出健壮的羔羊。做好接羔、护羔工作,产羔前对产房做彻底消毒,可选用1%~2%的热氢氧化钠溶液或20%~30%石灰水喷洒羊舍地面、墙壁及产

房一切用具;冬、春季节做好新生羔羊的保温工作。

也可进行药物或疫苗预防。刚分娩的羔羊留在舍内饲养,可口服青霉素片,每天1~2片,连服4~5天;灌服土霉素,每次0.3克,连用3天;在羔羊痢疾常发地区,可用羔羊痢疾菌苗给妊娠母羊进行2次预防接种,第一次,在产前25天,皮下注射2毫升,第二次在产前15天,皮下注射3毫升,可获得5个月的免疫期。

[治疗] ①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分为4包,每6小时加水灌服1次;盐酸土霉素200毫克,每6小时肌内注射1次,连用2~3天;或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0.6克,分为4包,每6小时加水灌服1次,连服2—3天。

②磺胺脒、胃蛋白酶、乳酶生各o.6克,分成4包,每6小时加水灌服1次,连用2—3天;磺胺脒、乳酸钙、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1 份,充分混合、日灌服2次,每次1—1.5克,连服数日;或用磺胺脒25克,次硝酸铋6克,加水100毫升,混匀,每头每次灌4—5毫升,每天2次。

③严重失水或昏迷的羔羊除上述治疗外,可静脉注射5%糖盐水20~40毫升,皮下注射阿托晶0.25毫克。

④用胃管灌服6%硫酸镁溶液(内含0.5%甲醛)30~60毫升,6—8小时后,再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2次。

⑤中药疗法。一是用乌梅散,乌梅(去核)、炒黄连、郁金、甘草、猪苓、黄芩各10克,诃子、焦山楂、神曲各13克,泽泻8克,干柿饼1个(切碎)。将以上各药混合捣碎后加水400毫升,煎汤至150毫升,以红糖50克为引,用胃管灌服,每只每次30毫升。如腹泻不止,可再服1~2次。二是用承气汤加减,大黄、酒黄芩、焦山楂、甘草、枳实、厚朴、青皮各6克,将以上各药混合后研碎加水400毫升,再加入朴硝16克(另包),用胃管灌服。

(四)羔羊肺炎

由于新生羔羊的呼吸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发育不足,神经反射尚未成熟,故最容易发生肺炎。多在早春和晚秋天气多变的季节发生,愈后的羔羊生长发育受阻。

[病因] 羔羊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羔羊体质不健壮和外界环境不良造成。妊娠母羊在冬季营养不足,第二年春季产出的羔羊就会有大批炎出现,因为母羊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到羔羊先天发育不足,产重不够,抵抗力弱,容易患病。在初乳不足,或者初乳期以后奶量不足,影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运动不足和维生素缺乏,也容易患肺炎。另外,圈舍通风不良,羔羊拥挤,空气污浊,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酷热或突然变冷,或者夜间对羔羊圈舍的门窗关闭不好,受到贼风或低温的侵袭。

[症状] 病初咳嗽,流鼻液,很快发展到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羊精神委靡,被毛粗乱而无光泽,有黏性鼻液或干固的鼻痂。呼吸促迫,每分钟达60~ 80次,有的达到100次以上。体温升高,2~3天后可高达40℃以上,听诊有哕音。

[预防] 天气晴朗时,让羔羊在棚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加强运动,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勤清除棚圈内的污物,更换垫草,使棚舍适当通风,空气新鲜、干燥。给羔羊喂奶时注意温度,使羔羊吃饱,以增强其抵抗寒冷能力。注意保温,饲喂易于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饲料,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注意妊娠母羊的饲养,供给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胎羊的发育,提高羔羊的产重。保证初乳及哺乳期奶量的充足供给,加强管理。减少同一羊舍内羔羊的密度,保证羊舍清洁卫生,注意夜间防寒保暖,避免贼风及过堂风的侵袭,尤其是天气突然变冷时,更应特别注意。当羔羊群中发生感冒较多时,应给全群羔羊服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预防继发肺炎。预防剂量可比治疗剂量稍小,一般连用3天,即有预防效果。

[治疗] 肌内注射青、链霉素或口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0.07);严重时,静脉滴注50万单位四环素葡萄糖液,并配合给予解热、祛痰和强心药物。

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尽快消除引起肺炎的一切外界不良因素。为病羊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放在宽敞、通风良好的

圈舍,铺足垫草,保持温暖,以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

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基嘧啶采用口服,对于人工哺乳的羔羊,可放在奶中服下,既没有注射用药的麻烦,又可避免羔羊注射抗生素的痛苦。口服剂量:每只羔羊日服2克,分3~4次,连服3~4天。抗生素疗法,可以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亦可静脉注射四环素。对于严重病例,还可采用气管注射或胸腔注射。气管注射时,可将青霉素20万单位溶于3毫升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或将链霉素0.5克溶于3毫升蒸馏水中,每天2次。胸腔注射时,可在倒数第6—8肋间、背中线向下4~5厘米处进针1~2厘米,青霉素剂量为:1月龄以内的羔羊10万单位,1—3月龄的2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在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治疗时,当体温下降以后,不可立即中断治疗,要再用同量或较小量持续应用1—2天,以免复发。因为复发病例的症状更为严重,用药效果也差,故应倍加注意。

中药疗法:如咳嗽剧烈,可用款冬花、桔梗、知母、杏仁、郁金各6克,玄参、金银花各8克,水煎后一次灌服;如清肺祛痰,可用黄芩、桔梗、甘草各8克,栀子、白芍、桑白皮、款冬花、陈皮各7克,麦冬、瓜蒌各6克,水煎取汁,候温一次灌服。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心脏功能的调节,尤其是小循环的改善,因此可以多次注射咖啡因或樟脑制剂。

(五)羔羊感冒

母羊分娩时,断脐带后,擦干羔羊身上的黏液,用干净的麻袋片等物包好,把羔羊放在保温的暖舍内,卧床上铺较厚的柔软干草,以免羔羊受凉。因天气骤变,突然寒冷,舍内外温差过大或因羊舍防寒设备差,管理不当,受贼风侵袭,常引发羔羊感冒。

[症状] 体温升高到40℃一42℃,眼结膜潮红,羔羊精神委靡,不爱吃奶,流浆液性鼻液,咳嗽,呼吸促迫。

[治疗] 气温寒冷时,10日龄内的羔羊暂不到舍外活动,以防感冒。羔羊患有感冒时,要加强护理,喂易消化的新鲜青嫩草料,饮清洁的温水,防止再受寒。口服解热镇痛药或注射安钠咖等针剂。为预防继发肺炎,应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六)羔羊脐带炎

新生羔羊脐带炎是因新生羔羊脐带断端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脐血管及周围组织发生的一种炎症。往往通过腹壁进入腹腔中所连接的组织发生炎症。单纯的脐带炎是很少存在的,常伴有邻近腹膜的炎症,甚至膀胱圆韧带发生炎症。

[病因] 病因主要是在接产或助产时,脐带断端消毒不严格,羊舍及垫草不洁净,脐带断端被水或尿液浸渍,或群居羔羊之间互相吸吮脐带而被污染,也见于羔羊痢疾、消化不良、蝇蛆等病的侵害。

[症状] 根据炎症的性质和侵害部位不同,可分脐血管炎和坏死性脐炎。

羔羊脐血管炎:病初脐孔周围组织发热、肿胀、充血,触摸有疼痛反应。脐带断端湿润,隔着脐孔处捻动皮肤时,可摸到手指粗细或筷子粗细的硬物。脐带残段脱落后,脐孔处湿润,形成瘘孔;指压时,可挤出少量脓液,常带有臭味。脐周围常有肿块。

坏死性脐炎:脐带残端湿润、肿胀、呈淡红色,带有恶臭气味。炎症常波及脐孔周围组织,而引起蜂炎和脓肿。

脐带残端脱落后,脐孔处可见有肉芽赘生,形成溃疡面,有脓性渗出物。有时病原微生物沿脐静脉侵入肺脏、肝脏、肾脏和其他脏器,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时,羔羊表现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

[预防] 做好圈舍清洁卫生工作。做好产前卫生,产房保持通风、干燥、勤换垫草。接羔时可结扎脐带,以促其干燥、坏死、脱落,严格对脐带断端消毒。加强产羔舍卫生以及羔羊的护理,防止羔羊互相吸吮脐带。

[治疗] 脐部或周围组织发炎或脓肿时,局部涂5%碘酊和松节油的等量合剂。局部处理,应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用5%碘酊消毒净化组织,撒布磺胺粉,敷料包扎,在脐孔周围皮下分点注射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20毫升,青霉素80万单位)。

如脐内血管肿胀及周围有肿胀现象,应用外科手术刀切开排脓,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o.1%碘酊消毒。如体温升高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脐带坏死时,必须切除其残端,除去坏死组织,消毒洗净后,涂碘仿醚、碘酊。必要时可用硫酸或高锰酸钾粉腐蚀赘生肉芽。最后向伤口撒布碘仿磺胺粉。为控制感染,防止炎症扩散,应肌内注射抗生素,用青霉素、链霉素各50万单位/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或用磺胺嘧啶钠0.2克/千克体重,1次灌服,维持剂量减半,可连用5天,也可用青霉素50万单位、0.25%普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溶解均匀,腹腔注射。

(七)羔羊消化不良

羔羊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的特征主要是消化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2~3月龄后,此病逐渐减少。

[病因] 母羊饲养管理不当,新生羔羊未及时吃初乳,初乳品质过差、哺乳母羊患病,母乳中含有病理产物和病原微生物;母乳中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不足或缺乏;羔羊受寒或羊舍过潮,卫生条件差;人工给羔羊哺乳不能定时定量,后期给羔羊补饲不当等均会引发此病。

[症状] 羔羊消化不良多发生于哺乳期,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粪便多呈灰绿色,且其中混有气泡和白色小凝块

(脂肪酸皂),有酸臭味,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饲料碎片,伴有轻微肠臌气和腹痛现象。持续腹泻时由于脱水,皮肤弹性降低,被毛蓬乱失去光泽,眼球凹陷。单纯性消化不良者体温一般正常或偏低。中毒性消化不良可能表现一定的神经症状,后期体温突然下降。

[诊断] 羔羊腹围增大,触诊胃部有硬块,羊羔表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站立时拱背,浑身颤抖,精神沉郁,体温偏低。

[预防] 注意改善卫生条件,清扫圈舍,将患病羔羊置于干燥、温暖、清洁的单独圈舍里,铺干燥、清洁的垫草,圈舍里温度应保持在12℃以上。母羊补喂营养丰富的青草和豆类饲料。羔羊出生后,应在1小时内让其尽量多吃初乳。母乳不足时,可补喂其他产羔母羊的乳汁,少量多次。

[治疗] 为排除胃肠内容物,可用油类或盐类缓泻药;为促进消化可用乳酶生;为防止肠道感染,可用磺胺类药物加诺氟沙星配合治疗;病程较长引起机体脱水时,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辅助治疗。

多数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可减食或绝食1~2天,仅喂清洁饮水或给予止泻药。再喂食时,应逐渐恢复,给予易消化的米汤或乳汁。

(八)羔羊副伤寒

羔羊副伤寒的病原以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主。发病羔羊以急性败血症和下痢为主。

[症状] 羔羊副伤寒(下痢型)多见于15~30日龄的羔羊,体温升至40℃~41℃,食欲减退,腹泻,排黏性带血稀便,有恶臭;精神委顿,虚弱,低头,拱背,继而倒地,经1—5天死亡。

[预防] 发现症状后,立刻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同时给予容易消化的奶,可以加入温开水,少量多次喂给。为了增强抵抗力,可以用初乳及酸乳进行饮食预防。给予较长时间、较大量的酸乳,可以使羔羊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和维生素A,并能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肠道细菌的危害。也可以在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皮下注射母血5~10毫升进行预防。

[治疗] 大量补液在提高疗效中非常重要。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治疗。磺胺类可用磺胺脒,抗生素可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口服或肌内注射。将抗生素加入滴注液中效果更好。至少用药5天。也可应用噬菌体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往往在第一次应用后,病情可见好转。

(九)羔羊佝偻病

羔羊佝偻病又称为小羊骨软症,俗称弯腿症,是羔羊迅速生长时期的一种慢性维生素缺乏症。其特征为钙、磷代谢紊乱,骨形成不正常。严重时骨骼发生特殊变形。多发

生在冬末春初季节,绵羊羔和山羊羔都可发生。

[病因] 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D,任何一种的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都影响骨的形成。因此先天性佝偻病,起因于妊娠母羊矿物质(钙、磷)或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胎儿骨组织的正常发育。羔羊出生后紫外线照射不足,哺乳量不足,断奶后饲料太单纯,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衡,或维生素D缺乏;内分泌腺(如甲状旁腺及胸腺)的功能紊乱,影响钙的代谢,均可引起羔羊佝偻病。

[症状] 羔羊先天性佝偻病,出生后衰弱无力,经数天仍不能自行起立。后天性佝偻病,发病缓慢,最初症状不太明显,表现食欲减退,腹部膨胀,腹泻,生长缓慢。病羊步态不稳,病继续发展时,前肢一侧或两侧发生跛行。病羊不愿起立和运动,长期躺卧,有时长期弯着腕关节站立。在骨骼变形前,如果触摸和叩诊,有疼痛反应。在起立和运动时,心跳与呼吸加快。典型症状为管状骨及扁骨的形态渐次发生变化,关节肿胀,肋骨下端出现佝偻病性念珠状物。膨起部分在初期有明显疼痛。骨质发生变化的表现是各种状态的弯曲,足的姿势改变,呈狗熊足或短腿狗足状态。

[诊断] 羔羊表现步态僵硬,尤其是掌骨和蹠骨远端骨骺变大,有明显的疼痛性肿胀,可做出临床诊断。

[预防] 改善和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加强运动和放牧,应特别重视饲料中矿物质的平衡,添加羊专用预混料。

[治疗] 可用维生素A、D。注射液3毫升,肌内注射;精制鱼肝油3毫升灌服或肌内注射,每周2次。为了补充钙制剂,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10毫升;也可肌内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毫升,每周1次,连用3次。也可喂给三仙蛋壳粉:神曲60克、焦山楂60克、麦芽60克、蛋壳粉120克,混合研末后每只羔羊12克,连用1周。

(十)羔羊白肌病

羔羊白肌病也称肌营养不良症,是伴有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并发生运动障碍和急性心肌坏。死的一种微量元素缺乏症。常见于降水多的地区或灌溉地区,多发生于饲喂豆科牧草的羔羊、早期补饲的羔羊和高营养水平日粮的羔羊。常在3~8周龄急性发作。

[病因] 缺硒、缺维生素E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也与母乳中钴、铜和锰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关。

[症状] 首先出现在四肢肌肉,病初可能影响到心肌而猝死。症状也常扩展到膈、舌和食管处肌肉。慢性者常伴有肺水肿引发的肺炎。临床症状有后肢僵直、拱背、有时卧倒,有哺乳或采食愿望。

[诊断] 病羔精神不振,运动无力,站立困难,卧地不愿起立;有时呈现强直性痉挛状态,随即出现麻痹、血尿;死亡前昏迷,呼吸困难。死后剖检骨骼肌苍白,营养不良。

[预防]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添加羊专用预混料,可

起到预防作用。

[治疗] 对发病羔羊应用硒制剂,如0.2%亚硒酸钠注射液2毫升,每月肌内注射1次,连用2次。与此同时,应用氯化钴3毫克、硫酸铜8毫克、氯化锰4毫克、碘盐3克,加水适量内服。如辅以维生素E注射液300毫克肌内注射,效果更佳。

有的羔羊病初不见异常,往往于放牧时由于受到刺激后剧烈运动或过度兴奋而突然死亡。该病常呈地方性同群发病,应用其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

(十一)羔羊口炎

主要是受到机械性、物理化学性、有毒物质及传染性因素的刺激、侵害和影响所致。

[症状] 3—15日龄的羔羊,时常出现口腔流涎、不肯吮吸母乳的现象,这时若检查口腔黏膜,会发现有充血斑点、小水疱状或溃疡面,说明羔羊已经得了口腔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羔羊消瘦、消化不良,甚至活活饿死。初期表现为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疼痛,温度增高,流涎等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溃疡性口炎、真菌性口炎。

[治疗] 首先消除病因,喂给柔软,营养好,容易消化的饲料。用1%盐水、o.1%高锰酸钾或2%一3%氯酸钾溶液洗涤口腔,然后涂抹2%碘甘油或龙胆紫,每日1次。

如有溃疡,可先用1%一2%硫酸铜涂抹溃疡表面,然后涂抹2%碘甘油。若维生素缺乏,可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2或维生素C。

对于口炎并发肺炎的,可用下列中药方以清肺热。天花粉、黄芪、栀子、连翘各30克,黄柏、牛蒡子、木通各15克,大黄24克,芒硝9克,将前8种药共研成末,加入芒硝,开水冲,候温每只羔羊用其1/10。

(十二)羔羊破伤风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脐带风,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应性增高。

此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年羊、幼羊都可感染。羔羊在断脐、去势、剪耳等操作过程中消毒不当而感染。破伤风梭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粗大杆菌,能形成芽孢,长期存活,所以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 肌肉强直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病羊四肢强直,背腰不灵活,尾根上翘,行动困难。卧地后角弓反张,不能站立,头、尾偏向一侧,呼吸促迫,常因窒息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

[预防] 伤口和断脐用5%碘酊消毒;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

[治疗] 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10 000单位),每日1

次,连用4~7日。一般将破伤风抗毒素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氯丙嗪10一25毫克。

阅读:

狗狗医疗